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动态
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每户都有产业添加时间:2023-10-23 17:19
  綿陽北川壩底鄉石關村支部書記姚潤平的手機上,存有全國各地40多個生果采購商的電話號碼,每到生果老練時,他的手機就會響個不停。他坦言,北川羌族自治縣建立20年來,村裏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戶,每戶都有工業。鄉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曾經的幾百元,進步到了現在的2萬多元……10月24日至26日,北川羌族自治縣將舉辦建立2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據介紹,北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人文鼻祖大禹故鄉。20年來,北川地區生產總值由2003年的12.19億元強大到2022年的94.47億元。2022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別離達39185元、18676元,是2003年的6.4倍、9.5倍。近日,記者連續造訪北川多個偏遠鄉鎮,從大眾眼中見證北川20年的開展改變……村支書存40多個客商電話戶戶都有工業 村裏生果賣向全國「咱們這兒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生果,包括枇杷、桃子、李子、梨子,還有晚熟冬桃。」壩底鄉石關村支部書記姚潤平說,每到生果老練前,他一天要接數十個電話,都是生果采購商打來的。
  
  這樣的場景,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姚潤平告知記者,那時,村裏沒有工業,鄉民們首要栽培玉米、馬鈴薯。隨著北川羌族自治縣的建立,村裏的條件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戶戶通水泥路、網絡全覆蓋。
  
  「硬件好了,鄉民們的開展意識也強了,現在村裏122戶421人,每戶都有工業,首要便是栽培生果,每家每戶房前屋後都種生果。」姚潤平說。
  
  雖然有了工業,但還需要考慮進步品質和產量,村上還專門約請農業專家到村上授課,現場為鄉民們教學。並且,銷售也是村幹部外出去跑回來。姚潤平的手機上,現在現已有了全國各地40多個生果采購商的電話號碼,他將這些都變成了村裏的公共資源。
  
  「咱們生果不愁銷,每年村上生果銷售收入達500萬左右,真正是『青果果變金豆豆』。」姚潤平說,除了生果,村裏還在開展飼養,每年銷售收入也達幾百萬,「加上務工收入,鄉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現在現已達到了20000余元,而曾經上千元就算富的了。」
  
  壩底鄉清坪村51歲的陳定法夫妻,都是羌族人,現在栽培了五畝蘋果,六畝海椒,還有七八畝馬鈴薯,夫妻二人一年毛收入十多萬,利潤近十萬。
  
  「曾經想都不敢想,首要是那時分交通很不方便,都是將農產品背到鎮上去換糧食,2003年開端修路,現在車子直接通到村裏。並且,村幹部還請專家來教咱們種飼養結合,生果、蔬菜都是使用農家肥,所以更生態,也徹底不愁銷。」陳定法說。
  
  據介紹,20年來,北川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9個,發布「羌食薈」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北川苔子茶、花魔芋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達52個,農業總產量從2003年的4.19億元大幅增加至2022年的31.61億元。
  
  路通了,羌鄉旅行火了鄉民紛繁將房子改成農家樂和民宿羌族姑娘王蓉的家鄉,在北川羌族自治縣青片鄉正河村五龍羌寨,聞名遐邇的小村寨溝國家級天然保護區近在咫尺。小村寨溝天然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勝,加之當地羌族風俗文化得到原汁原味的保留,深受廣闊外地遊客青睞。
  
  20年前,15歲的王蓉發現,地處綿陽北川大山深處的家鄉青片鄉,「外地面孔」越來越多。從夏日,到秋季,再到一年四季:每到節假日,來自綿陽、成都乃至外省的人們就蜂擁而至。漸漸地、王蓉知道:這些「外地面孔」便是遊客,他們對大山裏的天然生態拍案叫絕,喜愛在山裏河邊徒步、看景色,還對當地的美食、羌繡、風俗非常感興趣。
  
  9月13日,青片鄉正河村五龍羌寨,迎來了雲南和德陽的遊客,晚上,當篝火燃起後,王蓉作為主持人,敞開了篝火晚會,一個個風俗節目,引來了很多遊客的掌聲。
  
  「從20年前開端,我就想完成學業後回到家鄉,和鄉親們一起開展。」20年後,35歲的王蓉已是當地村幹部,成為當地村莊旅行開展的帶頭人,並連續當選兩屆四川省人大代表。
  
  王蓉告知記者,看到能坐在家門口掙錢了,咱們幹勁兒越來越足,紛繁把自己的房子改成農家樂、民宿。而當地旅行最火的時分,床鋪不行遊客就睡沙發,乃至打地鋪。
  
  「咱們這兒不只旅行好,並且青片鄉一年光蜂蜜就能賣一萬多斤。還有生果、蔬菜、臘肉、羌繡……」說起村莊旅行帶來的盈利,當地人的話就喋喋不休。
  
  熾熱的特征村莊旅行,從五龍羌寨開端向全縣拓寬,西窩羌寨、石椅羌寨……北川依托優勝天然生態和特征民族文化打造的文旅品牌越來越多。
  
  青片鄉黨委書記蹇開勇說,北川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村莊路途建設,路邊河堤景象工程也在抓住實施,往後不只路更通暢了,景色也更美了。
  
  據介紹,北川連續創立1個5A級、4個4A級和1個3A級景區,摘下天府旅行名縣「金字招牌」,2022年招待遊客1124.23萬人次,完成旅行歸納收入93.12億元,別離是2003年的35倍和151倍。
  
  種藥材、搞飼養「你本年賣了多少錢?」「只要30多萬」……「你本年賣了多少錢?」
  
  「只要30多萬」……這樣的對話,在本年北川桃龍藏族鄉的中藥材栽培戶中,已成為了常態。
  
  桃龍藏族鄉是北川唯一的藏民族聚居鄉,全鄉轄6村1社區35個鄉民小組,共995戶3397人。桃龍幅員面積較寬、人口稀疏,林地資源豐富,有林地66000余畝,目前,該鄉栽培各類中藥材6萬余畝,其中黃連1萬余畝,厚樸5萬余畝。本年全鄉大眾中藥材產量突破7000萬元。
  
  桃龍藏族鄉鐵龍村鄉民周曉麗告知記者,現在村裏都修了工業路,不管是栽培糧食還是中藥材,都極大方便了大眾,「栽培方便了,東西更能運出去了。」
  
  除了栽培中藥材,當地還在搞飼養。桃龍藏族鄉大棚村38歲的羌族小夥廖紅強,2017年回鄉創業搞飼養,現在飼養有牛、豬、驢共400多頭,每年收入10多萬元。
  
  記者在大鵬村看到,村裏潔凈整齊,鄉民們的房前屋後,栽培著花草、蔬菜等。71歲的老人張月松介紹,年歲大了,不能上山勞作了,但村裏通過打造,他們老年人就開展庭院經濟,栽培石斛、果樹、苗木、蔬菜等,不只鍛煉了身體,還有收入補貼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