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山东德州农技人员富了农民口袋添加时间:2023-04-10 12:23
  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投资科技农业的沈淑香,准备了专家的房子。过去的这个冬天,社区的几套村集体闲置房她重新粉刷,装饰温暖网络和各种各样的家具。     “再过几天,外地的专家就要来下乡指导,这回他们能住上本人的‘小家’了。”沈淑香说。     沈淑香所说的“专家的小家”,是指这个社区里的2套“乡村人才公寓”。据不完整统计,目前,山东省德州市曾经在6个县市区13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建立了16处“乡村人才公寓”。     “这些土生土长的乡村人才公寓大多由乡镇政府、村集体自有闲置房屋或租赁农户房屋改造而来,别看有的只是十几平米的一间小屋,却真正给求贤若渴的乡村处理了大问题。”德州市人才办主任周春华说。     缺技术、盼人才是我国许多新型农业运营主体、农业企业共同面对的窘境,越是基层消费一线,越是招不到、留不住人才。     “公司刚成立时,招了6个有农业专业背景、肯吃苦的优秀大学生,我们想一同干事创业。可村里条件的确太苦了,吃住都在办公室,洗澡就在公共卫生间。不到2年的时间,大学生都走了。如今公司的专业人才除了我本人,只剩下几位不定期来‘走读’指导的专家了。”沈淑香说。     德州市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村支书李福祥也有类似的感受。西店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2015年之前,全村1000多亩地简直都是粮田,村民收入只能希望地里的收成。     “也不是不想种收益高的作物,可咱除了种粮啥也不会啊。”李福祥说。     2015年2月,西店村的“第一书记”朱玉国找来了肉牛养殖、绿色豆芽、西府海棠苗木种植、中草药种植等多种效益高的农业项目。     随着致富项目一同来的,是城里的“大专家”们。“一开端是指导果树管理和中药材种植的2位专家来,普通来一次待3天到7天,凑合着住在村委会办公室或者我家里。”固然觉得冤枉了“专家”心里过意不去,但这曾经是李福平和西店村可以提供的最好条件了。     作为德州市齐河县“农科驿站”站长,张博早已习气了这种冤枉。齐河县胡官屯镇纸坊村的“乡村人才公寓”建好之前,每周要到这个村指导大棚蔬菜种植技巧和养护学问的张博,只能每天往复于县城宾馆和村里大棚之间,很难有针对性的解答农户问题。     往常,走进纸坊村“众创蔬菜种植专业协作社”项目基地,醒目的二层小楼映入视线。一楼是“农科驿站”、村支部等办公区域,二楼就是专属于像张博这样的“大专家”寓居的“小公寓”。     至今,张博曾经在“乡村人才公寓”里住了近半年,均匀每个月最多只分开3天。“我如今曾经完整习气了随时有农户来敲门咨询的生活。”张博说。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发乡村人力资源”,“重点盘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艺提升”,“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周春华通知记者,据不完整统计,德州市“乡村人才公寓”已入住设备农业、种植养殖、民间艺术、公益效劳等范畴的人才32名,其中专家教授11名,农技人员16名,大学生4名,这些人才正在给宽广乡村的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16年西红柿种植经历的“老把式”张昭亮觉得本人是纸坊村最爱向专家讨教的人,也是受益最多的人之一。“近两年冬天光照少,西红柿棚里湿度大,爱长虫子,影响收成。请小张教师一看,让我早上开棚统统风。就是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让我去年增收了七万元!”张昭亮说。     西店村则租用了村里15户农民的闲置房,将其改造为“乡村人才公寓”。李福祥欣喜的发现,有了“乡村人才公寓”之后,农业技术人员不再“走读”,而是实真实在的扎根乡村,用他们的学问和技术,让农民富了脑袋、鼓了口袋。     “最多的时分有12位专家在村里指导消费,其中最长的住过40多天。如今村里一半的地改种了经济作物,好些村民都学成了行家里手,村民年均收入一下子从每亩1000元涨到了5000元。”李福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