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资质   当前位置:主页 > 荣誉资质
自己的果树栽培方法并将实践成果大力推广助力当地产业发展添加时间:2023-10-17 14:52
  說到阿壩州茂縣南新特征生果協會會長張躍勛,當地大眾對這位「土專家」身世的農技員好評連連,「可以說要不是他,咱們今天或許還在苦哈哈地種玉米!」當地村民對記者說。十多年來,這位底層農技員憑著滿腔熱情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探究出一套自己的果樹培養方法,並將實踐效果大力推行,助力當地工業展開。一起,他結合自身工作深化農村為大眾教授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能,為大眾致富托舉起希望。在今年初舉辦的四川省第二屆農村鄉土人才立異創業大賽上,張躍勛獲得了脫貧攻堅特別獎。
  
  實驗田裏的高科技在張躍勛家背後,有5畝左右的新種類基地,這個母本園建立於2000年,目前整個母本園僅蘋果樹種類就達30余種。張躍勛告知記者,這兒便是他的「實驗室」。跟隨張躍勛走進這塊實驗田,記者看到,實驗田裏現代化農業設備一應俱全,滴灌設備、噴灌設備、高清攝像頭……5畝的土地裏,高高低低、疏密有致地種了許多果樹。「這是咱們從陜西引進的蘋果新種類,去年栽下,當年就掛果了,今年產量能翻番;這個是我國科學家韓明玉教授研製的新種類,使用的『m9t337養分自耕砧』技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早果技能;這個是剛從貴州引來的櫻桃新種類……」張躍勛一邊收拾枝條,一邊驕傲地向記者介紹他這塊實驗田裏的新技能。「別看土裏長滿了草,這是咱們的生草技能,用雜草覆蓋對根系有保溫、保濕的作用,還能以草養樹增加土地的有機質含量。」張躍勛說。
  
  現在,張躍勛的這塊實驗田不僅是全省演示基地,還成了阿壩州的生果新品「實驗室」。有什麽新種類、新效果、新技能,張躍勛都會把它們引到這兒來,看看是否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而周邊大眾對新種類有什麽疑問,張躍勛都會帶他們來這兒一邊看一邊給他們做演示。就在前不久這兒剛接待了全州生果技能研修班的成員,當場就有好幾個縣農業分管領導向張躍勛發出了約請,約請他到當地去做技能指導。
  
  現在,張躍勛不只做當地的技能指導,每天都會接到不少來自外縣、外省的電話、微信,向他咨詢生果栽培技能。就在記者采訪時,他還接到好幾個咨詢電話,他都逐個耐性解釋。張躍勛說,有的時候說不清楚,還會到田裏拍照視頻親身演示傳給對方。
  
  「半路出家」學習做農業說起做農業的閱歷,「其實我也是『半路出家』的!」張躍勛玩笑地說。中學畢業後他做過代課老師,還開車做過貨運。也正是這一段做貨運的閱歷,讓他有了回鄉做農業的主意。「當時咱們這兒首要栽培玉米、蔬菜等農作物,我首要擔任把咱們村裏的農產品運送到外地,可是因為不成規模,也不了解行情,到了商場常常被壓價。我當時就想,為什麽不回村裏,把我們聯合起來展開,共同面臨商場。」張躍勛說。所以他回到南新鎮,四處考察,向專家討教,最終選擇了栽培生果。「其實咱們這兒有最好的資源,光照足夠、遲早溫差大,特別適合生果成長,而且產出來的生果口感也特別好。」張躍勛說。
  
  2000年,張躍勛在自家屋後拓荒出5畝實驗田。經過長時間試種,在閱歷了失利的打擊和成功的高興後,張躍勛現已熟練把握了果樹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方法,並逐漸探索出一套矮化、密植、早產、豐登綜合配套技能,並把自己的技能在全村進行推行。
  
  成立協會展開工業在自己做的過程中,張躍勛發現,村裏不少的栽培戶們都不知道到底怎樣才能把果樹種好。「比如,大冬季也給果樹施肥,冬季果樹不成長不吸收養分,施肥也是無用功;還有的人在春天翻土,把樹根都傷了,樹怎樣長得好?最要害的是,他們基本上不疏果,開多少花結多少果,成果每個果子都長不好……」張躍勛告知記者。
  
  為了助力全村工業展開,2004年,張躍勛和村裏的栽培大戶聯合成立了茂縣南新特征生果協會,向大眾推行新種類、栽培技能。「剛開始,我告知他們要調整樹形,要疏果,很多人都不承受,還罵我,他們說『一棵樹,你給我砍掉一半,還結什麽果』。」張躍勛說。可是到了第二年,看到20年以上樹齡的蘋果樹的優質果從過去不到40%提升到90%以上,一顆果樹產值超過2000元,三棵樹接連三年測產超過1萬元,我們便心服口服。
  
  為了更好地推行生果栽培技能,依照果樹栽培村村有明白人的目標,協會每年定期展開培訓10~12期,培訓果農5000人次以上。現在,產區65%的栽培戶把握了新技能,更新了理念,改變了工業特征村「工業技能集結、技能農民蝸居」現狀,轉變了「一張嘴、兩條腿」傳統農技推行服務方法,完成了「學了能懂、懂了能用、用了能富」的目標。
  
  助力脫貧點燃希望在張躍勛看來,作為底層農技人員,用自己的技能幫助村裏人脫貧致富是自己的責任。南新鎮羅山村曾經是阿壩州數一數二的貧困村,交通不便,大眾以栽培玉米、土豆等作物為生,年均人收入不到2000元。2006年,張躍勛到羅山村做農技員,在全村推行李子栽培。現在的羅山村,180余戶基本上家家戶戶買上了小汽車,全村李子年產值超千萬元,人均年純收入超過1萬元。
  
  在張躍勛看來,只需勤勉、懂技能,貧困戶一定能脫貧,所以,只需貧困戶有需求,他都會義無反顧地幫忙。王貴元是茂縣南新鎮別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早年間車禍導致腿部受傷落下終身殘疾,張躍勛了解其狀況,主動承擔起幫扶使命,將自己總結的栽培經驗分享給王貴元,一起手把手地教授果樹修建和辦理等技能,這一幫便是5年多。在這5年多的時間裏,王貴元在張躍勛的幫扶下脫了貧。現在,王貴元不但自己栽培生果有了收入,還清了家裏欠下的外債,還在去年修了新樓房。一起他也成為了該村的農業技能指導員,前不久他還到貴州為當地果樹栽培做技能指導。「保存估量我今年能有10萬元的收入。」王貴元說。
  
  近幾年,茂縣通過調整工業結構,特征果蔬已成為大眾增收致富的首要渠道。跟著特征生果工業的快速展開,技能推行成為關乎民生的大事。張躍勛更忙了,可是他說:「只需大眾需求,打個電話我便深化田間地頭手把手供給技能培訓。」